分享:
更多地產新聞
今日地產新聞摘要
2022年8月8日
【HK01】謂,服務式住宅生意大跌,V Group陳韻雲轉賣樓:做生意需要多變。服務式住宅品牌V Group數年前開始轉型,積極涉足住宅及洋房發展。V Group創辦人兼主席陳韻雲接受訪問時表示,「做生意就係需要多變」,並不能只滿足於單一範疇。她透露,未來不排除透過各類途徑增加土地儲備,包括競投官地、市區併購等。她強調凡事按步就班,期望日後有機會發展逾百伙的中型住宅項目。而未來兩個月,V Group將部署推售兩個港島住宅項目,包括山頂洋房TWENTY PEAK ROAD BY V,意向價每呎10萬元起,擬9月招標。

【東方日報】指,看淡後市:投資者:略平出貨無所謂。樓價跌勢未止,銀行估價回落,未來樓市又要面對加息問題,有投資者認為後市存在隱憂。資深投資者伍冠流透露,近期亦放售部分單位,並指略為平價出貨亦沒有所謂。折讓大銀主盤可吼。伍稱,近期美國頻頻加息,而且幅度頗大,港元轉弱,港府外匯儲備正在減少,或會減至新低水平,相信下半年樓價走勢仍會持續下跌。近期樓市氣氛淡靜,睇樓客及買賣成交減少,自己也計劃將持有物業「減磅」,但同時也會留意市場筍盤,特別是銀主單位,若有大幅折讓也會考慮入市。

【大公報】言,港銀料本季末調升P息。美聯儲議息會議結束,宣布再加息0.75厘,聯邦基金利率提升至2.25厘至2.5厘,並已是年內連續4次加息,共加2.25厘。而香港方面,暫未有銀行宣布調升最優惠利率(P)。究竟會什麼時候加息?加息後對供樓人士有什麼影響?現在來分析一下。若P增加半厘,每月供款比現時封頂位增千多元,對供樓人士負擔未算有太大影響。事實上,近三十年經絡按揭息率指數(MMI)的平均息率為4.92厘,而近十年的平均息率則只有1.91厘,可見現時的按息水平屬超低息水平,加息令利率步向正常化。但處於加息周期之中,供樓利息開支及壓力測試有所增加,有意置業人士要避免借到盡,衡量自身負擔能力才入市。

【明報】稱,司徒拔道地擬建豪宅遭反對。市區豪宅向來有價有市,有財團早前就港島東半山司徒拔道24號豐景台、司徒拔道15號、及東山臺7號原嶺南小學及嶺南幼稚園舊址,申請重建44伙豪宅,涉約9.4萬方呎樓面,但城規會收到6份意見書、全屬反對意見,當中包括毗鄰新地(0016)旗下豪宅CENTRAL PEAK的管業處,指相關改劃將增加司徒拔道的交通負荷,以及因改劃而移除部分樹木,將影響東半山原有面貌,而上述申請稍後將在城規會審理。

【星島日報】曰,葉劉反對高球場建屋,促政府重新考慮。政府計畫收回粉嶺高球場三十二公頃土地發展,惟當中只有約九公頃用作興建公營房屋或社區發展。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表示,有關決定由上屆政府作出,但環評指出最少收回九公頃,她認為如在狹小土地上建屋,容納三萬名居民,不但房屋供應有限,區內人口增加亦有機會導致交通擠塞,北區區議會及上水鄉事委員會均表示反對。她期望,現屆政府聆聽民意,審慎考慮是否收回有關具有生態價值的高球場用地。

【信報】稱,一手周末銷681伙。逾3年新高,NOVO LAND周三晒冷,One Innovale次輪賣185戶。過去周六(6日)兩個新界區新盤正面交峰,銷情均報捷,帶動過去周末兩天(6日至7日)新盤市場勁沽681伙,為逾3年來周末銷情之冠。前述兩盤乘勢加推,周三(10日)將再度對壘,合共發售325個單位,其中新地(00016)屯門兆康大型住宅項目NOVO LAND第1A期過去周六加推87伙,連同早前未推售的單位,周三盡推該期數最後140伙;至於恒地(00012)粉嶺One Innovale第1期One Innovale–Archway同日也加推181伙,周三次輪開售185伙。

【文匯報】報導,待東廊行人板道完工,海濱堅城直通筲箕灣。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日發表網誌指出,特區政府致力把香港締造為更宜居的城市,包括為了讓市民可在共融的環境下,無拘無束地享受海濱空間,會繼續推動海濱發展,其中一個主要發展方向是把「海濱共享空間」的開放式管理模式推展到更多海濱用地。現時維港兩岸海濱全長約73公里,當中35公里因涉及天然海岸線、私人土地或貨櫃碼頭用途等而暫時難以貫通,其餘38公里已劃作海濱長廊用途,其中約25公里現已開通供市民使用。甯漢豪期望於今年內把海濱長廊再延長至26公里,並於2028年將維港的海濱長廊全面開通至34公里。東區走廊下之行人板道在2025年全面完成後,港島北岸的海濱長廊將可由堅尼地城駁通至筲箕灣。

【晴報】說,市建局:7年樓齡補償機制,需尋替代方案。市建局經常被指賣貴樓,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在網誌解釋,局方是以「自給」的理財原則營運,確保有足夠資金應付需要,認為社會應摒棄狹隘目光或帶陰謀論思維,以評論個別發展項目收入。他以油旺區為例,研究建議重建約3,000幢樓宇,如沿用現行「7年樓齡」收購及補償機制,支出將逾7,000億元,以局方現有約500億元總資產計,需時100年才能完成重建,且往後面對1,000億元虧損,指現時按「7年樓齡」的補償機制已無法持續,應該適時尋求替代方案革新。